广袤的乡村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丰收的稻田是富足的象征,这是先秦古人心中的理想国形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古代先贤由农业引申出对社会秩序的思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是田园诗人对自己内心的求索与回归。中华文明起自农耕,从国家、制度到个人情感,无不彰显着农业和乡村对我们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源于乡村,而在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守护住乡村文化,又如何让乡村文化去赋能乡村发展?2024年3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顺义召开的第十五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上,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人士就乡土文化与艺术如何赋能乡村这一主题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福建省屏南县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四周重峦叠嶂。交通不便导致了屏南县的贫穷落后,但同时也使该县的古村落文化得以保留。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周芬芳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屏南已经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村庄发展落后的面貌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如何把保护古村落的成果转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优势和资源,成为一个萦绕在她心头的难题。
2015年,屏南县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引进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林正碌团队,屏南县漈下村率先启动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油画教学活动。通过该活动,村民们有机会免费学习画油画,并逐渐成为创作的主体,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乡村之美。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的加入,“文化创意”也在一步步变成“文化创收”。周芬芳介绍称:“屏南县打造了‘党委政府+能人(艺术家)+古村+村民+互联网’的模式,不断推进文创产业深入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屏南县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东风,摆脱了以往物理空间上的不便,实现了与外界零距离的交流。村民的画作得以在微信等平台传播,充满田园意趣的作品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赞赏和肯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资购买村民画作,而屏南乡村的古朴之美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赏、体验油画创作。古韵乡村给予了艺术生长的土壤,而艺术又反哺着乡村的发展。
漈下村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开辟了文化致富新路径,同时也带领着周边村镇发展文创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创项目在屏南县落地开花。南京先锋书店入驻了厦地村的传统古屋,安泰艺术城成为了双溪古镇的一张名片,中国美院在前汾溪村打造了实践基地……从曾经的省定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到荣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县”称号,从“重保护”到“谋发展”,屏南县用艺术唤醒乡土、文创激活古村。“屏南县的成功实践,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发展文创是保护与活化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屏南本是工业文明的弱鸟,通过发展文创产业,现在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中的一只靓鸟!”,周芬芳骄傲地说。
“95后”姑娘陈如洁是“绘乡计划”的创始人,这个项目诞生于她大学时期的创业实践。彼时,她带领着学弟学妹,在互联网平台上为一些乡村项目提供设计方案,这是她助力乡村建设的最初尝试。
“很多人质疑我,说乡村很穷,需要的是钱,不需要设计。乡村真的不需要设计吗?”陈如洁也这样问过自己。为了找到答案,陈如洁为自己准备了一次别样的毕业旅行,她希望到全国各地的乡村去亲身感受一下。
在走访乡村的过程中,陈如洁发现,“乡村确实很需要设计”。她将乡村的发展面貌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生态的乡村。这类乡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需要设计和规划的介入;第二阶段是发展中的乡村。在这些乡村,基础设施、水电网都已具备,但是乡村产业还在发展,尤其是对于规划设计民宿的需求很高;第三阶段是成熟的乡村。这类乡村已经具备了和城市相同的业态,有的乡村甚至还盖起了博物馆,想和故宫博物院一样为文物设计动画,它们对设计的要求也更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陈如洁更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乡村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设计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同时她也意识到,乡村建设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年轻人鲜活的创意可以激活乡村宝贵的文化资产。
2020年,陈如洁选择在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落地第一个绘乡青年人才驿站,参与运营当地的“白箬之光乡村创客服务中心”。通过陈如洁及其团队的宣传,来自多个高校的上百名学生来到白箬,在这里开展实习计划、成立设计工作坊、进行乡村支教、举办短视频大赛,并留下了他们充满创意的作品。
“乡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青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乡村发展。把握机会,把眼光投向未来,大家的理想都可以在乡村实现”,陈如洁说。
陈如洁团队为茶亭镇打造的花海节,pg模拟器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受访者供图)
“青山雨雾一重重,雨廊长长似卧虹,土墙黛瓦新颜焕,柿柿如意挂朱红。”这是福建省四坪村村歌《云四坪》的歌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动人的歌词都是由村民自己创作的。
六年前,孙恒创立了“爱故乡团队”,并发起了“村歌计划”。团队成员走进乡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为他们表演节目、创作村歌。目前,该团队已经走进了58个村庄。孙恒告诉我们:“我们的梦想是让人人都能够开口歌唱,为此我们在不断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村民成为创作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唱歌,而不是我们去替他们唱。”
为了动员村民们都加入到村歌的创作中来,孙恒的团队想出了集体创作这样一个办法。创作村歌分为三个步骤:一开始,孙恒团队会驻村走访调研,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之后,乐队会邀请全体村民参与一个为期三天的集体创作讨论会,和村民们讨论乡村的文化历史大事记,让村民各抒己见、共创村歌;最后,团队会对创作好的村歌进行专业的后期制作,形成最终的歌曲音频。
孙恒认为,村歌创作不应该是一种个人表达,而是应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它的歌词要用“老百姓的语言”,展现的也应该是“老百姓的智慧”。“村歌应该是一种群众的、大众化的艺术。它是对村民生命故事的歌颂,这也是它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衡量村歌唯一的标准就是村民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传唱。”
“村歌创作为村庄带来了新气象。许多村民借助唱村歌来传播自己村庄的文化,有的村民将唱村歌和带货结合在一起,还有的将村歌纳入到乡村文旅节目中”,孙恒说。
创村歌、唱村歌,不仅凝聚了村民的民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更让古老的村庄重新焕新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