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简约系列
欧洲经典系列
田园风格系列
新中式系列
轻奢系列

我们村道有名堂 三亚博后村求雨路:高标准农田让村民不再“祭拜向天求雨”

  • 发布时间:2024-10-26 02:17:53
  • 浏览次数:

  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乡土记忆。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pg电子游戏官网羊肠小道永远回荡在记忆深处。为了更好地留住乡愁,自2023年10月开始,海南省民政厅分阶段分批次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全省新命名乡村道路地名783条,设置三维码地名标志634块。

  这些乡村道路的名字由何而来?这些地名的背后又有哪些历史沿革?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特别策划“我们村道有名堂”栏目,深入挖掘道路背后的故事,一线“打卡”乡村道路,全面展现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让美丽乡村“声名远扬”。

  又到冬季瓜菜种植季,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田地里,村民正忙着整地、播种。“田洋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我们种植水稻、瓜菜再也不用为没水浇灌发愁了。”村民老苏边弯腰播种豇豆种子边介绍博后村求雨路的来历。

  与蓝天白云、玫瑰谷、溪涧、村寨相映成趣的博后村,是国内外游客来三亚必“打卡地”之一。村里刻着“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的石碑无声地向游客述说博后村的今非昔比。

  “以前,我们耕作全靠天,一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就没法种。”老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生活在博后村的村民有几百人,村民主要靠种地、偶尔打鱼为生。由于土地贫瘠,再加上灌溉不便,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干旱,水稻等作物就会歉收甚至绝收,致使村民生活窘迫。当时,村民认为,万物皆有灵,每种自然现象都是由神灵所掌控的,主管降雨的神灵是龙王爷。于是,村民就通过祭拜祈求神灵的方式,向天求雨。

  博后村史记载,1923年,博后村发生了旱灾。当时,天旱无雨,田地里的水稻等农作物几乎旱死,土地已裂开了口子,导致村民生存、生产都很艰难,有的村民甚至因为旱灾而离世。“我们一起祭拜祈求龙王,向天求雨吧。”村里一位长者提议,其他村民纷纷同意。于是,博后村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牵着牛、赶着猪到亚龙湾的龙塘,举行敲锣打鼓、踩泥巴、篝火、祭拜仪式,希望借助龙王向上天求雨。后来,果真起风了,随着乌云密布层层而来,没多久倾盆大雨也跟着来了。

  于是,感恩的村民干脆将村名改为求雨村。百余年过去了,村名不断变更,直到现在的博后村,但村里被村民命名求雨路的村道一直保存下来。目前,博后村的求雨路共有十多条,分别以“求雨X路”命名。

  驾车从亚龙湾路往博后村走,道路两旁,一畦畦水田交错的高标准农田里,白鹭飞舞其间,金黄色的水稻,翠绿的瓜菜在蓝天白天映衬下,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宽阔的田地美观又整齐,让博后村的村民种植水稻、冬季瓜菜不再为没水灌溉而发愁,实现农田增绿、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过去,村民既怕旱又怕涝;如今,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后,地平整、旱能浇、涝能排,水稻颗粒饱满,丰收没问题。”老苏指着田间的各类设施介绍。

  灌溉不愁了,庄稼有好收成了,村民不再为温饱烦恼,也有时间、精力发展其他产业了。

  依托三亚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博后村深挖村资源禀赋,充分利用热带气候、海洋和沙滩等生态资源,发展康养度假民宿、热带玫瑰风情产业园等,将生态资源转化美丽经济。

  目前,博后村根据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打造不同于星级酒店的传统中式、田园度假、时尚浪漫地中海等风格的民宿群,共有民宿60多家2000多间客房,是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节假日入住率达90%。同时,博后村还推动业态融合,探索培训产业,助推乡村旅游新途径;推动博后黎族文史馆、长安书法院落地,“文创”产业牵手美丽乡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牵头成立读书会、黎歌会、竹竿舞、黎族陶艺馆等项目,激活博后村夜经济。

  2023年,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含村小组)达1025万余元,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据了解,未来,博后村将立足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手机号码:138-0000-0000
电子邮箱:jsdldt.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模拟器试玩入口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