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之前总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去匆匆,没有好好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这次端午假期前夕,正好给神都洛阳的岛弹送车到家,就带上家人去洛阳来一场文化之旅,今天咱不聊车聊聊文化风景放松一下。
离博物馆还有几公里,我们就在车上看到了洛阳博物馆的观光塔,这标志性的“四龙人立捧火珠”的塔顶造型,揭示了观光塔不凡的身世,它是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
博物馆的建筑主体外观如一座方鼎,寓意着历史上的洛阳“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馆内共有两层,其中一层设有四个常设展厅,包括河洛文明展——第一展厅、河洛文明展——第二展厅、河洛文明展——第三展厅和古代石刻馆。
二层则设有三个常设展厅和特展,包括河洛文明展的继续、珍宝馆、宫廷文物馆、唐三彩馆、永宁寺塔基泥塑文物展、王绣牡丹艺术展等。
这位志愿者讲解老师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讲解语言通俗易懂,虽然参观的是文物,但老师却能从一个一个历史故事入手,让听众们清楚文物的来历以及价值所在。
比如在讲解北魏时期彩绘陶牵手女俑,也就是非常火的那对“双胞胎”小姐妹时,老师还给我们科普了一下汉服的常识:左衽和右衽的区别?具体来说,右衽的设计呈现为左侧衣襟覆盖于右侧之上,形成了一种向右侧倾斜的形态。
而左衽则恰好相反,右侧衣襟覆盖于左侧之上,形成了向左侧倾斜的效果。这种设计虽然在某些文化中也有出现,但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却并不常见。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左衽往往被视为异族或外族的象征,这与汉族人民对于右衽的偏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披发左衽”常被形容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和装束。
而这对“双胞胎”小姐妹虽然已经梳起了双髻发饰,但还保留了左衽的穿衣风格,恰好展现了北魏汉化过程中,南北文化融合的一个过程。
除了优质的公益讲解,还有很多文创产品可以选购,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就是文创雪糕了。
博物馆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光珍贵文物就有5406件,但是,如果不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欣赏这些国宝。
比如,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瑰宝——兽面纹铜方鼎、曹魏时期玉器文物的代表——白玉杯、唐三彩黑釉马、东汉石辟邪、商代青铜器的瑰宝——母鼓方罍、北魏时期的佛像艺术品——泥塑佛面像、清代佛教艺术文物的瑰宝——金丝楠木塔等。
在洛阳博物pg电子平台馆,不仅是看文物,更是在学历史、学文化,所以,第一次参观刚结束,我就开始期待下次能再来学习了。
龙门石窟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离得那么近,之所以一直没去,就是怕自己没文化,看不懂。
在我的认识里,龙门石窟这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给有学问的人研究的,像我这种没文化的普通人,也就是凑个热闹。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21集、第22集、《中国石窟走廊》 、《中国石窟》、《天地洛阳》 等。
另外,还可以看一下“智游龙门”小程序,有智慧导览等相关服务,相当于云游一遍龙门石窟,感觉非常实用。
龙门石窟的票价是90元,不过1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票,有教师证也是半价票,好像洛阳的许多景点都是这样,感觉还是比较人性的。
这是一个数字化文旅融合项目,将龙门和洛阳的历史故事、石刻艺术、文化魅力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给观众带来360度无死角的文化沉浸盛宴,裸眼5D 的逼真效果,让游客在这场穿越千年的旅程中,仿佛置身于伊阙两岸山水之间。
进入景区之后,和之前的想象还是有点不同的,以前以为这里就是一个文化景点,但是没想到自然景观也这么美。
虽说长度只有1公里左右,但散落在崖壁上的上千个洞窟、十几万座佛像,要想仔细观赏、认真礼拜,并非易事。
像我们这种门外汉,也就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了一遍,主要看的就是卢舍那大佛、万佛洞、莲花洞、宾阳三洞中的“剪刀手”阿弥陀佛。
因为想看龙门石窟的夜景,所以我们四点多才入园,参观完西山石窟都已经六点多了。
因为时间关系,东山石窟没有去看,想着去香山寺和白园,香山寺来过很多名人大家。
结果参观完香山寺,天已经快黑了,走到白园的时候已经关门了。遗憾错过了拜谒大诗人白居易墓地,寻访诗人生前踪迹的机会。
结束了一天的文化熏陶,晚上又去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感受了一下当代洛阳城的灯火辉煌,品尝了洛阳有名的牛肉汤,好吃不贵。
这里文化底蕴太深,一天两天根本看不完,今天也写不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行走河南,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