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简约系列
欧洲经典系列
田园风格系列
新中式系列
轻奢系列

星光十年我们追过的40种年度“十大好书”

  • 发布时间:2024-09-15 20:21:29
  • 浏览次数:

  《神学大全》是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它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全书共三大集。其中第一集“上帝论”,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伦理学”,实践哲学。第三集“教义学”,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反异教大全》与《神学大全》同为托马斯·阿奎那的最负盛名的哲学—神学著作,又称《哲学大全》《线.《罗马史》

  本书是研究罗马史的权威之作,也是为蒙森在国际史学界赢得崇高荣誉的经典著作。本书详尽地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一千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1902年,蒙森因这部专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历史学家。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遗。”

  俄国“十月革命”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是“十月革命”领导者之一,俄国与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俄国革命史》是他的重要史学著作,全书共三卷,包括了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极为详实的记录。为撰写本书,托洛茨基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卷帙浩繁,力求“教人们去了解革命是如何准备、如何发展和如何胜利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作者试图“绝对不依赖个人回忆写成”,尽可能客观具体地描述革命自身的进程。他的特殊身份和亲身经历,以及他的客观和冷静的分析为他的观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使本书成为有关俄国革命的历史经典名著。

  世界范围内的海德格尔翻译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势,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种文字的全集版翻译。

  这套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这30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已能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

  本书为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不仅讲到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生动记录下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风土民情。可以说,这是一份关于西南联大校史的珍贵记录。

  亚当·斯密,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斯密在书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全集》是在中国第一次将斯密的作品完整、系统地呈现给读者,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的思想体系。

  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占领了城市,但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如其所愿,于是开始与 “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换?还是?围绕“秩序”所发生的关系交织远比战争要复杂得多。

  二是“小人物”。战火纷飞之际,并非所有人都能抛家舍业,更多窘困的老百姓情愿留在故土。他们该如何自处?

  跨越五十多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美国 欧洲 日本 巴西 南非 印度 加沙地带……

  深入数百家国际互联网公司:谷歌 苹果 脸书 亚马逊 阿里巴巴 百度 腾讯 新浪 优酷 任天堂……

  遍访国际组织与国家政府高层:国际电信联盟 互联网全球治理 国土安全局 间谍活动……

  作者的调查表明,互联网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而是存在着诸多价值观念迥异、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意识纷繁且边界异常清晰的文化疆域。

  本书在法国出版后,作者曾不止一次在访谈中呼吁,请不要再使用大写单数的“Internet”一词,因为互联网不应是一个美国化的专有名词,而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常用词。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小写复数形式的“internets”代替之。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本书是黑格尔 1822—1823 年冬季学期在柏林大学第一次讲授世界史哲学的学生课堂笔记,它在1996 年首先作为讲演录试行本第12卷出版,后来编入《黑格尔全集》历史考订版第27卷。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分为两个部分,即世界史的概念和世界史的进程。读者将会从中看到黑格尔世界史哲学思想的基础。本书的基本内容是把世界史理解为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特定的民族精神拥有一种由自己的特殊原则决定的、在时间中发展自己的现实性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自由意识的实现。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在19、20世纪产生很多重要的政治学家、思想家以及思想流派,他们对当代,尤其二十世纪以后到现在国家政治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深厚,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

  我特别推荐《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书一点不晦涩,很容易读,既是经典,又和现实有密切的联系,是一本好书。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系统考察了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末政治思想的发展。其作者来自世界各国,且都是在相关领域成绩卓著的学者。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涵盖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后来引起的批评;法西斯主义对自由民主的认识及其尝试提出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大众选民以及新社会运动促成的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政治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形的思想传统;西方与非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全球化对国家提出的挑战。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项重大议题都有专章讨论,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准,也容易为读者理解,对本科生以上不同层次从事政治学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或学者,都不无裨益。

  《德国天才》这样一些书是属于能够开拓一个知识层面,让我们看外面的或者看本身的社会,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两道眼光会更加清晰,加了一个眼镜一样的。

  从巴洛克时代的结束、音乐家巴赫的逝世到1933年希特勒的崛起,德国从一个文化贫瘠的西方国家转变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强国——甚至比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更具创造性、更有影响力。

  在这部“写给日耳曼知识分子长达850页的情书”中,展示了自18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涌现出的灿若星辰的天才人物和大师,贝多芬、康德、尼采、歌德、瓦格纳、孟德尔、普朗克,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弗洛伊德、勋伯格、约瑟夫·博伊斯、于尔根·哈贝马斯、约瑟夫·拉辛格等等,以及在他们的影响和推动下,德国在思想、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一度折断了这一进程,致使天才锐减,但颇有兴味的一个现象是“盟军的获胜是由于服务于我方的德国科学家比服务于对方的德国科学家更为出色”。

  谈起著述缘由,彼得·沃森说,美国和英国说的是英语,但他们很清楚是在用德语思考。这部书力图纠正被纳粹罪行的阴霾所笼罩的关于德国的陈旧观念。追溯历史真相,探索德国天才的起源,深刻分析德国的科技文化何以能蓬勃发展?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如何持续影响我们今日和未来的世界?

  杨先生是站在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向西方传递,以及西方在研究中国,这个交界当中的一个节点上。以杨先生的学历、背景以及见闻,他对这个把握现在看起来兼跨两边,同时又能够把握到中间的失真、可传、可闻之处,虽然是一人之力,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二战以后汉学研究以及中国的知识过程中种种曲折和折射,这本书看上去不大,但是非常见大的一本书。

  书评,是一种寻常却又特别的学问表达。杨联陞的学识是最传统的中国百科全书的知识。杨先生自比为汉学看门人,其书评驰誉学界。如何读书,如何评论,杨先生的书评垂范后世。

  他最精彩的学问,多半见于他写的书评。他总能在书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可能与被评者不一致的观点,并加以讨论,还能如数家珍般地概述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他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他的书评被赞为“篇篇都有深度,能纠正原著中的重大失误,或澄清专家困惑已久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把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一步”。

  本书辑录了杨联陞60余篇书评,其中40篇英文书评为首次翻译。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学史、敦煌学等领域,包罗中国文化史,显示了先生学问之博雅。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三十余年间,希腊文明在志趣爱好上和是非判断上达到的自信程度,在智力发展方面勇于进取的精神,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这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理智启蒙的时代。

  《希腊史》,是二十世纪学界公认的一部希腊史杰作。本书充分运用考古材料和古典文献,叙述了从希腊远古时期至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去世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分析了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的起源和消失原因,希腊城邦制国家的形成和特点,用较大篇幅记叙了希腊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战争—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亚历山大的远征,深刻阐述了它们的起因和影响,并对古希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多有涉及,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较为详尽地勾勒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

  很多哲学家预言《存在与时间》是可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提并论的伟大著作。

  就像海德格尔自己所说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对整体人类发展的思想定位和哲学定位……将来一定是在人类的哲学史上重新定位、重新刷新的作品。

  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中国乡约制度》是一本三十年代的书,是很薄的一本书,对传统农村的乡约制度的研究,是个再版的作品。现在我们有很多研究农村问题的, 我自己家也在农村,但是真正好的作品还没有,它这里面跟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一个是面向城市,一个是面向农村,在转型过程中,这样一本书能够重新出版,让更多人知道,应该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

  从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中国农村组织,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是周以前的传说时期,第二是秦汉以后的破坏时期,第三是北宋熙宁以后的补救时期。

  作者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欧洲启蒙运动经常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性时期……该卷的诸位作者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成功的综合性考察……该成果极为值得推荐,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该时期西方社会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最基本的指南性著作。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由享誉学界的多位权威思想史家执笔,全面考察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本书是多卷本剑桥政治思想史中的一部,这套丛书是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书中内容记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激动人心、最启人心智的时代之一,各章节涵盖了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所有重大主题,还提供了大量进一步阅读的指南,并附有正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传略,比如卢梭、孟德斯鸠、康德、柏克等。本书堪称权威之作,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对本科生以上各个层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生和学者,都不无裨益。译文准确精彩,生动流畅。

  我们是读商务的书走过来的。我做名家大课,首期的52本,有40本是商务的书,可见经典的意义上商务的份量有多么重。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十五至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1902—1985)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我们在哲学和教学的研究中一直盼望的《反异教大全》,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出来了。这样一个在西方历史上占有这么重要地位的,它本身的体量非常大,而且译者带着他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所以每年至少应该给这样的书一个位置,表明我们商务的十大好书和其他出版社是不一样的。我特别强调,这本书是哲学书,而且是在基督教哲学当中用理性主义的思路讨论哲学问题思辩性最强的书。

  《反异教大全》写于 1259—1264 年,在本书中,托马斯·阿奎那力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理性与信仰结合起来,反对当时流行的阿拉伯哲学的主张,因此称为《反异教大全》。由于其强调主要不依靠基督宗教的《圣经》而是依靠哲学理性来反对异教和异端的哲学和神学观点,故而常被人称作《哲学大全》;又由于其强调它所论证的是关于公教信仰的真理,故而也常被人称作《线.《人生道路诸阶段》

  存在主义好像现在不时髦了,但是人的存在问题每个人都在面临。海德格尔讲人生的三个阶段——伦理的、审美的和宗教的,对当下中国人来说,这三个维度都是缺失的。过去道德有些滑坡,宗教不是狭义的,它是宗教情感或宗教情怀,是对更高东西的一种敬畏,所以宗教的核心是敬畏感,这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生道路诸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正如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著作一样,《人生道路诸阶段》也是托名著作。在书中克尔凯郭尔以威廉·奥海姆讲述回忆录的形式,讨论了人生道路的诸阶段:审美阶段、伦理、宗教阶段。克尔凯郭尔要我们面对主观个体的生存感受去选择自己,他要我们穿透审美生活,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幻象和愉悦之后,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幸和痛苦,进而认识伦理生活的局限,最终进入沉静的宗教阶段。本书分为:“酒中真言”“对婚姻的不同看法”“无辜有辜?”“失物招领”等章节。

  我推荐《久旷大仪》。汉制是什么制,一直是糊涂帐,此书介绍了整个制度的古今渊源。

  我们从译者后记能够看出这本书见证了译者的学术生涯,几乎用了30年时间,最后把它翻译出来了,中间经过了几番修改。它也体现了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

  瓦西列夫(1867—1953),二十世纪中期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权威和先驱。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既大量分析了拜占庭的原始文献,又充分利用了后世的研究成果,是近代以来国际史学界拜占庭研究的三大名著之一。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的地位。本书全面阐述了拜占庭的文化史、民族交往史、考古、文学、学术研究、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

  维特根斯坦太重要了,这本书首先是作者太重要了,另外是译者非常权威……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过去都有了,但是这套书从各方面还是值得大家重视,因为大部分都是韩林合自己翻译的,他的翻译是以几十年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作为基础的,希望大家注意到这套书。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二十世纪的世界哲学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维特根斯坦文集》中文版主要以牛津大学出版社与挪威卑尔根(Bergen)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合作编辑出版的电子版《维特根斯坦遗著集》为基础,并参考德国出版的其他版本维特根斯坦《著作集》精选精编而成。选择维特根斯坦不同思考阶段有代表性的或者比较成熟的遗稿。尽量保持原稿的连续性、完整性;不收录维特根斯坦的讲课笔记、口授笔记。

  我推荐有关冷战起源的书,那就是《权力优势》。这本书是名家名作,作者莱弗勒是美国一流冷战史学者,还做过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协会会长。这本书是从美国的角度完整描述冷战起源的一本佳作,译得也不错,值得一读。

  冷战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这场超级大国间的长期对抗缘何爆发始终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中,梅尔文·P.莱弗勒的《权力优势: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与冷战》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莱弗勒历时十三年撰写了这部鸿篇巨制,批判性地全面考察了杜鲁门政府时期(1945—1953)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并提出了对冷战爆发的权威解读。莱弗勒在书中表现出了对大量史料的惊人驾驭能力,提出了将地缘政治、政治经济学、战略和意识形态考察融为一体的新颖的研究方法。这部巨著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关注,并荣获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美国历史著作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

  舍斯托夫在世界舞台上地位非常重要,但又非常尴尬。他是出生在俄罗斯,接受的教育也是在俄罗斯,后来到了巴黎。因为他独特的背景,使得他既可以站在西方文明之外,又可以和这些西方文明展开深层次对话。

  商务印书馆新版舍斯托夫文集共十三卷,在国际上所有文集中是最全的。其中第1、6、12和13卷是新发现的舍斯托夫著作,国内初次译介,底本都是主编于2014—2015年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期间收集齐的。目前已出版8卷,分别是《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无根据颂》《开端与终结》《伟大的前夜》《钥匙的统治》《在约伯的天平上》。

  民国北平以文化城著称,1935年《》决定采访北平学者,连载于该报的“教育界” 副刊,是为“学人访问记”。所访69位学者,文理兼顾,既有文史学家顾颉刚、周作人、沈从文等,也有自然科学家胡先骕、曾昭抡、秉志等,皆为一时之选。所谈既涉学人的治学经历,更有其对学术之于社会实践的思考。记者登门造访,一代学人家居触手可即;受访人阅后刊发,一手学林素材弥足珍贵,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星光璀璨的现代中国学人群像。

  这部正文800页、注释200页的作品是贝克特唯一授权传记。作者通过对贝克特最后五个月生活的深度访谈以及对几乎所有现存原始资料的运用,生动定义了塞缪尔·贝克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荒诞派戏剧鼻祖、英国秘密特工、抵抗运动人士、运动健将、让恩师的女儿一见倾心的风流才子……——这些都还只是这位20世纪最有个性的作家的传奇的一小部分。贝克特,早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曾担任詹姆斯·乔伊斯的学术秘书,深受乔伊斯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战后创作的重心由小说转向戏剧。1953年,以《等待戈多》在戏剧界声名鹊起。1969年,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走红以后,他疲于应对名声带来的负累,经常隐居在乡村修整身心。本书再现了贝克特在文学(戏剧、小说、诗歌)与艺术(美术、音乐)领域惊人的造诣,以及心怀正义、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等人格魅力,是贝克特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传记。

  该书是布罗代尔晚年的最后一部大作,是他雄心勃勃的《法国史》计划的第一部分。用布罗代尔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留待晚年享用的一块白面包”,因为“历史学家只有研究本国的历史才能真正得心应手”。该书原计划由四卷组成,最终只出版了前两卷:《空间和历史》《人与物》。在这部著作中布罗代尔试图从地理学、人类学、人口统计学、政治经济学等不同人文科学的角度,分别考察法兰西的全部历史。该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长时段、深层次、多面向的布罗代尔风格的法兰西总体史。

  1902—1903年期间,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委派,32岁的鸟居龙藏只身来到中国西南,从湖南进入贵州、云南,继而北上四川,展开了一次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类学旅行调查活动。《西南中国行纪》忠实地记录了鸟居龙藏此次调查的全过程,为我们了解百余年前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族群分布状态、族群关系乃至社会风貌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第一手资料。

  《古代经济》是英国著名古史学家M.I.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世界最为著名的萨瑟尔讲席教授期间所做的系列讲座基础上写成的,主要阐述了古代经济,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经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观点被学者称为“芬利模式”,即古代经济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而是“嵌合的”,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而这一解释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本书因此被公认为二十世纪关于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巅峰之作。

  《伏尔泰文集》,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有点被我们低估了,我们对他的著作不重视,其实他是主帅。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套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经典译丛,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丛书包括反映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学说的德国古典哲学经典12种,展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学说的空想社会主义经典20种,体现配第、魁奈、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学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典13种,共计45种55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伤残,是非常悲惨的事情,而且写一战的书很多,特别是一战百年时很多书都是讲起源的问题,但是没有这本书讲得这么全面、完整。它是集大成之作。一战的结局和那么惨重的伤亡,是所有发动和参与一战的国家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总结一战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书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和可以了解的,值得非常多人看一看这本书。

  詹姆斯·乔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近几十年来“一战”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国际关系史学家之一,乔尔在书中全面分析了这场深刻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如何爆发,研究主题既包括“七月危机”、战前的联盟体系和外交方式、军事战略及指导思想、军备竞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包括对帝国主义竞争和经济动因的考察。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是,乔尔还极为注重1914年的欧洲社会心态对大战爆发的影响,并提出诸多创见,由此引领了新的研究风潮。

  本书由国际内亚史权威丹尼斯·塞诺主编,由世界各国著名的内亚史专家集体撰写而成。他们率先对历史记录极少的内亚地区进行了探索,并按时间顺序追溯了不同人群在内亚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其中包括了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匈奴、匈人和阿瓦尔人,俄罗斯草原民族、突厥帝国、回鹘人、吐蕃帝国、契丹和女真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将内亚更加密切地融入世界历史的结构之中。

  本书介绍了内亚地区的地理背景,追溯了从旧石器时代到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的内亚史,认为从人类历史的早期开始,内亚就与欧亚大陆各定居文明发生了联系。在前近代时期,内亚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文化而非地理实体来定义的,它的边界随着力量平衡的变化而改变。与普遍存在的观点相反,该书作者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并不单纯是对农耕居民发动攻击的敌人,他们不仅索取,而且也给予邻人许多。由于游牧的机动性,内亚游牧民在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他们是世界历史中发生的许多事件的催化剂。

  本书论述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即从1918年德国“一战”失败、魏玛共和国建立,到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上台、魏玛共和国解体的历史。作者根据大量一手材料,深入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德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评述了艾伯特、拉特瑙、施特雷泽曼、兴登堡、泽克特、格勒纳等重要人物的历史作用。

  勒高夫在本书中自述:“我的目标是从古代犹太基督教开始追踪这第三个处所的漫长的形成过程,揭示在12世纪后半叶中世纪西欧的鼎盛期里的炼狱的诞生及其在下一个世纪中的迅速成功。最后,我将尝试解释为何炼狱与这个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时期紧密相关,它如何以决定性的方式在经历了公元千年后两个半世纪的飞速发展的这个新社会中得到接受(或者说它如何在那些异端中遭到拒绝)。”

  编辑的推荐语特别有吸引力,我也特别认同,这是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根本性转折,然旧制度崩溃之迅猛,大革命兴起之骤然,出乎当时人预想,也为后来者所深思。尤其当时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革命却能迅速成功,改革与革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关系?本书或可视为中国版“旧制度与大革命”,但也蕴含了更多独属于中国的政治命题,对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入阐释,或也给今人理解现代中国带来了启迪。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气象观测是其核心项目。考察临行前,考查团常务理事刘半农曾嘱咐气象生们“要把所见所闻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有些事当时看可能没什么用处,以后却可能有大用处”。本书基于科考团气象生刘衍淮的11册西北考察日记整理出版。这份35万字的珍贵日记,是九十多年前西北气象考察的观测实录。这里有青年人在科考团这个“流动大学”里的进步足迹,有五四运动后的大学生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风貌,更有那个时代丝绸之路上的世态人情、科考团里的人事细节。随着时光的推移、岁月的沉淀,本书的考察记录,将愈益显示其不朽的光华。本书分章立目,随文插入民国老照片和作者速写图200余幅,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

  本书通过一对犹太人夫妇在“二战”中的悲剧人生来反思20世纪历史。这对夫妇是作者从未见过面的祖父母。作者通过采访,查阅政府档案、警察局犯人记录及当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等,勾勒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他们都是普通人,除了两个孤儿、几封信和一本护照,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本书较好地克服了历史学家的冷静客观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矛盾,既有事实材料分析,又有文学性描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一部历史佳作。本书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参议院历史著作奖、奥古斯丁·梯叶里奖。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pg电子游戏官网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手机号码:138-0000-0000
电子邮箱:jsdldt.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模拟器试玩入口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