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简约系列
欧洲经典系列
田园风格系列
新中式系列
轻奢系列

曾被称为“北方雅典”走进中世纪的东欧文明之都

  • 发布时间:2024-09-02 13:54:34
  • 浏览次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城市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诺夫哥罗德,便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辉煌历史的城市。

  公元9世纪,当世界的许多地区还沉沦在封建与部落的纷争之中时,诺夫哥罗德已在东欧的广袤大地上悄然崛起。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繁忙贸易路线的十字路口,它迅速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与工匠,成为了财富与智慧的交汇点。

  “诺夫哥罗德”一词的意思是“新城”,图为诺夫哥罗德扩展时期地图(河网和毛皮贸易路线)。

  经济的繁荣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了文化的茁壮成长,而政治上的独立与自治,更是为这座城市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孕育了独特的诺夫哥罗德公社治理模式,展现了中世纪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

  艺术在这里绽放,建筑在这里挺立,教堂与修道院的钟声穿透了岁月的迷雾,回响在历史的天空。诺夫哥罗德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建筑遗产,赢得了“北方雅典”的美誉。

  然而,历史的洪流从不停歇,战火与时间的侵蚀曾让这座古城一度沉寂。幸运的是,随着1953年以来考古发掘的深入,特别是桦树皮文献的重现天日,诺夫哥罗德如同被时间遗忘的珍珠,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座诺夫哥罗德就是半部欧洲历史,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格努(Pierre Gonneau)通过丰富的文献和考古证据,还原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相。

  格努的《看见诺夫哥罗德》综合了历史与考古学的视角,填补学术研究中的这一空白。

  “诺夫哥罗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当时它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开始崭露头角。伏尔霍夫河畔,诺夫哥罗德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波罗的海的碧波与拜占庭帝国的辉煌,在这里交汇成一幅幅繁荣的贸易图景。商船穿梭,货物琳琅,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这个新兴的贸易中心,正以它无尽的活力与创造力,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传说中的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受邀来到这里,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开启了诺夫哥罗德作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辉煌历史。通过与拜占庭帝国、斯堪的纳维亚和中欧国家的贸易,诺夫哥罗德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其文化交流经验也日益丰富,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发源地之一。

  12至14世纪,诺夫哥罗德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更为人称道的是,诺夫哥罗德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自治制度——诺夫哥罗德公社。市民大会成为城市治理的核心,他们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大公和主教,共同决定城市的命运。这种高度自治的制度,不仅让诺夫哥罗德在政治上保持了极大的独立性,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治理经验。

  与此同时,诺夫哥罗德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教堂与修道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圣索菲亚大教堂更是成为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东正教的信仰在这里深深扎根,教堂内珍藏着丰富的手稿、图书和艺术品,见证了诺夫哥罗德作为宗教与文化中心的辉煌岁月。

  随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5世纪后期,伊凡三世(伊凡大帝)决心统一俄罗斯各公国,最终在1478年征服了诺夫哥罗德。诺夫哥罗德的自治权被剥夺,许多贵族和富商被流放,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逐渐被莫斯科取代。

  1862年落成的“千年俄罗斯”纪念碑规模宏大,从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的出现日期(862年)开始,这座纪念碑以巨大的构图汇集了千年历史中的一百多位杰出人物。

  尽管经历了衰落与变迁,诺夫哥罗德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却从未动摇。它不仅是俄罗斯国家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东欧文明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那些古老的教堂、修道院、手稿与艺术品,都在默默诉说着诺夫哥罗德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它们如同一部部厚重的历史书卷,等待着后人去翻阅、去品味、去感悟。

  诺夫哥罗德是一座金钱之城、贸易之城,也是一座文字之城,包括爱的文字。这座罗斯中世纪的城市在向我们娓娓道来它的故事。

  1951年7月26日以来,在诺夫哥罗德的地下发现了数百张桦树皮短笺。这些短笺很容易用尖刀刻在普遍可用的载体上,用于日常通讯。

  桦树皮短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并用当地方言对日常生活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概述,其中最重要的是购买、销售、债务、继承和租借等事务。

  此外,桦树皮记载了由火灾、洪水和政治动荡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物价飞涨时期。火灾和洪水导致的或权贵所要求的城市建设和重建,都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干扰。

  桦树皮还记载了更私人化的内容:内心的痛苦、家庭暴力、乏味的写作学习和儿童绘画。

  拉丁文书写的祈祷文,该桦树皮在日耳曼公馆的遗址上被发现(1380—1400 年)

  透过桦树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街头巷尾的声音,把握城市的脉搏,知悉住在城里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的名字,漫步在木制人行道上。

  诺夫哥罗德,通常被称为“圣索菲亚之故乡”,是罗斯东正教的圣地之一,是一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

  油画和小彩画是诺夫哥罗德遗产的一大亮点。宗教画像严格遵守拜占庭教规。很难确定谁是艺术家,因为他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不像抄写员有时会出现在手稿的版本中。

  13和14世纪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存的13和14世纪的圣像要么是孤立的作品要么是整体中仍然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为圣像墙作为完全隔开中殿和唱诗班的画像墙,那时才刚刚形成。

  圣像墙主要呈现一排当地的圣像组在代祷像一边,被放置在基督的两侧,由圣母和施洗约翰包围,或者置于节庆周期之中。诺夫哥罗德风格的特点是严肃,与其他中心城市的稀有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到了15世纪,诺夫哥罗德与莫斯科的艺术交流日益加强。在这两个城市,人们都能感受到受神秘主义者帕拉马斯启发的精神和美学研究的影响。

  诺夫哥罗德人的艺术产品非常丰富,从或多或少精致的服装或马具,到瓦西里·卡利卡委托制作的巨大青铜门,不一而足。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兽骨或海象牙、铁、铜、铅或锡、银和金、玻璃、琥珀、陶土、织物和皮革。

  基督教的渗透是渐进的。早在11世纪就有人佩戴胸前十字架(石制或骨制),但直到13世纪才出现护身符。

  骨头被用来塑造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偶像,就像十字架一样,还有描绘龙的装饰板,用角喝酒的仙女,很可能参加过涅瓦河战役的骑士,以及国际象棋棋子。

  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诺夫哥罗德工匠的巧思与技艺,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敬畏。

  多莫沃伊的头像,房屋之灵(左边头像出自 13 世纪末,右边出自 10 世纪下半叶)。

  尽管诺夫哥罗德在历史的洪流中几经变迁,但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魅力,却如同沃尔霍夫河畔的清风,依然吹拂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pg模拟器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手机号码:138-0000-0000
电子邮箱:jsdldt.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模拟器试玩入口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