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简约系列
欧洲经典系列
田园风格系列
新中式系列
轻奢系列

徽州改名:是谁用一座山毁了一种文化

  • 发布时间:2024-08-11 20:59:11
  • 浏览次数:

  黄山市屯溪区滨江西路旁的屯溪老街枫林巷,有一幢 二层青砖老宅院,风貌古朴,门口保留了原单位名称。

  这样的宅院在很多城市改头换面的建设中,迅速消失在公众的面前,或许引起的只是这样宅院身边人的一次轻声叹息,但在城市化的轰轰烈烈中被掩盖。

  然而黄山的这座老楼,看上去和城市发展突兀,却又纠动着无数老徽州人的内心。拆掉还是保护,两个极端的争论对应着这座不起眼的老楼。

  这是一幢有60多年历史、建在市区核心的苏式建筑,曾用作屯溪市人民委员会、休宁县政府、徽州行署文化局等单位的办公楼。在近年启动的黄山市屯溪老街改造提升项目中,这幢老楼被列入拆除范围。

  作为“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这幢两层青砖老楼的命运,就一直牵动着黄山市乃至安徽省众多徽学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和一些普通市民的心。

  徽文化,是中华三大区域文化之一,这个和敦煌、西藏并列的徽州,形成的是独特的精神家园。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而延续了866年历史的徽州名称,和已经延绵了1500多年的徽州究竟是怎么产生以及辉煌的呢?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所以黄山这个名字是最早出现的。但黄山仅仅以险峻秀丽而著称,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特别的名声。大多以诗词留下的,无非是风光而已。

  而谈到徽州文化的开始,不得不说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里,秦时即置黟、歙二县,山越民族“依山阻险,不纳王租”、“勇捍尚武”;“断发文身”“火耕水耨”,被称作“蛮越”。

  行政区域的一律性实现了重合,似乎中断了山越民族经济文化独立发展的过程,为中原土族徙入后汉越文化的同化提供了先在条件。

  由于中原战乱频仍,西汉时期起就有中原士族南迁,他们或在徽为官而留连忘返,或迷恋徽州大好山水而以徽为家,或看中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入徽定居,或为躲避战乱而在徽隐蔽。

  在西晋末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有两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南徙,入徽先后达近八十个姓氏。

  这些中原士族在徽州“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主仆攸分,冠裳不容倒置”,形成了典型的徽州宗族制度。

  他们的徙入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在长期的与山越共处、融合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徽州的人口和经济结构,徽州风气也为之一开。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记载了那个时候人们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而黄山易守难攻,地势险峻,其中夹杂着零落村庄,不受外界所扰。

  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期融合、同化产生的具有浓厚徽州特色的新质文化:保捍乡土、严宗族、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仪礼、沉潜理性……

  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

  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

  而这就是徽州的来源,虽然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原因,但是徽州的“徽”并非无源之水,凭空而来。

  关于“徽州”名称的由来,传统的说法,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得名;一说“徽”为美义,故名;更有一说甚至认为是宋徽宗用自己的号来命名。

  自南宋始至民国。北宋末靖康之乱,封建政权南迁,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第三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入徙徽州。

  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徽派三雕、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黄山毛峰、祁红屯绿……

  徽州文化,儒、释、道兼容,农工商并重,积蕴厚重,广博深邃。全系包容了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完整内容,是传统中华文化的典型标本。

  中国之大,还有何地,文化沉淀深厚如此?千年之久,还有何处,为中华文明增色如许?

  1979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在安徽省委第—书记万里同志陪同下视察了黄山。

  下山后,对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把黄山建成全国最富的地方。”

  为防止风景区出现城市化倾向,必须扩大黄山管理局辖区,就近建立一个黄山旅游依托基地,对游客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对职工实行“上班上山,下班下山”,以减少风景区内的旅游和生活设施,保护黄山自然原貌。

  1983年12月1日,国务院根据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根据《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黄山规划评议会上专家们提出的“保护第一,坚决防止风景区出现城镇化,就近在太平县建立黄山依托基地,以加强黄山保护”的战略,突破人口、产值的框框,正式下达254号文件,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

  紧接着,安徽省政府又下达[1983]190号文件,确定黄山市性质为风景旅游疗养城市,按地市级待遇,黄山管理局暂时保留,逐步过渡,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一套领导班子,市政府驻地设甘棠镇。

  新设立的黄山市面积不大,仅1669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全部坐落在该市境内,游客只要进入黄山市境就可以见到黄山,尤其是在市府驻地开门推窗即见黄山北海三十多座奇峰,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名副其实,没有出现黄山地名混乱现象。

  黄山市设立后,立即得到安徽和全国上下的热烈拥护,开发建设黄山的项目、资金、人才纷纷流向新生的黄山市。

  短短三年多时间,黄山脚下的北大门就已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旅游城市,接待床位由建市前的800张猛增到10000多张,大大减轻了黄山风景区内接待压力。

  黄山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游客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 1985年,黄山的游客便达到了160万人次,远远超过15年后(2000年)的117万人次。

  与此同时,黄山周边社区为了顾全大局,将集体山场12.6万亩无偿划给黄山风景区,占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的54.5%,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带,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山林纠纷,大大有利于黄山的保护。

  1985年,黄山以高分选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是惟一入选的山岳风景区(泰山、庐山、峨眉山、张家界、武夷山、武当山、九寨沟这些赫赫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未选上,可见全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含金量之高),而这成就就是设市后两年内取得的。

  1986年,建设部又拟定将黄山列入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之中,与此同时,全国各派的主要领导和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卢嘉锡、李可染、王朝闻、刘海粟、黄胄、于光远、侯仁之、胡絮青、叶恭绍、童小鹏、于若木、贾春旺、张瑞芳、谢添等两批10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

  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32亿元,比1983年增长172%,财政收入876万元,比1983年增长112.1%。

  黄山设市短短三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圆满做到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目标!如果这个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稳定不变,时至今日,黄山世界公园该是如何情景?

  想必,中国的大地上定会出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级风光的旅游疗养城市吧?只可惜,枪打出头鸟,利益动人心。

  黄山市的迅猛发展引起邻近的徽州地区某些人的另类眼光,他们打量着黄山,深感这是一块大肥肉,有大利可图。

  新上任的省领导也不了解真实情况,对黄山保护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黄山管理局非但没有过渡下迁,反而一步步倒退——1986年6月,将省辖黄山市交给徽州代管,实行交叉兼职的管理体制,徽州地委书记当上了省辖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

  这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严重影响了黄山保护战略的实施和黄山旅游依托基地的建设。

  为了完全控制黄山风景区,抢到黄山市的牌子,把黄山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从黄山北大门转移到徽州中心城市屯溪去,这些人专门拨经费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

  这个写作班子别的事情不做,专门编写假材料,制造“大黄山”舆论,夸大屯溪的地位和作用,妄图在屯溪设立大黄山市。

  他们听不到有识之士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看不到黄山市和徽州地区群众的反对。

  这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变动,未经任何科学论证,被世人嘲笑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国务院参事刘春芳等怒斥为“胡闹!根本不懂行政区划!胡搞!乱弹琴!”

  徽州改为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安徽省及华东地区哗然,当地人民怨声载道,有一首民谣为证:“绩溪哭,歙县告,屯溪跳,旌德恼,山上叫,山下闹。”

  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谈徽州文化,很多人想到的是“无徽不成皖”,失去徽州,安徽将是何等的难堪。

  事实上,徽州这个名字的消失,不仅仅是在符号化上的缺失,徽州府在地理上的分裂,已经是对徽州文化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事实上,自徽州改名、设立大黄山市之后,社会各界一直在为恢复徽州之名奔走呼唤。

  远的不说,只说最近,“徽州复名”近年来屡被提起和讨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曾发起主题为“黄山市恢复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吗?”投票,共有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以示支持。

  2018年11月24日下午,著名作家梁晓声、李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等人齐聚深圳,共同为“地名古今”丛书揭幕。

  这套丛书首发三本,分别是《可惜从此无徽州》《凉山故事》《洛阳小镇风情》。丛书以“地名,我们回家的路”为主题,旨在唤起人们对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和情感的地名的重视。

  其中,《可惜从此无徽州》为作家李辉主编,他一直在为徽州复名奔走呼号,坚持了整整二十年,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特别让人感动。

  这些人说,徽州改名黄山,固属草率,但黄山市已有三十年历史,为海内外所熟知,没有必要再改。

  他们算了一笔账:2004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当时有人采访了天水最大的一家专业刻字社,得知更名前后,他们一共刻了2000多枚印章,其中400枚是入网管理的原子印章。一枚普通塑料印章50元,一枚入网印章150元,仅仅重刻这些印章,就要花去14万元。有人说,两区更名共花费2000万元,天水市方面则回应,“更名的直接费用为200万元到300万元”。两个区改名,尚且要花费如此巨大的金额,更何况一市呢?

  这些来自纳税人的财政收入,如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或者文化保护上,是不是更好呢?

  更何况,地名更改后,除了经费开支外,市民需要改户口本、改身份证、改房产证、改经营许可证……等等,所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是无法估算的。

  就如同我们现在回顾过去千年,有谁会在乎某一年因更改地名支出财政多少呢?我们只会醉心于文化的美妙。

  他曾是安徽省主席,孙中山视为心腹,蒋介石托妻献子,更终结西藏百年动乱回归中国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日媒:0:3败给中国女乒,张本美和赛后“很沮丧”,称“看到中国选手戴上金牌,我也想”

  第40金!李雯雯在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夺金,这个“大宝贝”屋里摆满娃娃

  男子携带17枚制式子弹进火车站乘车被行拘8日,自称子弹是家里老人遗留下来的

  中山大学37岁副教授突发疾病离世,好友:合租四年没见他睡过懒觉,靠奖学金和兼职读博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联想光影充电头上架:100W“2C+2A”249 元、140W“2C+1A“369 元

  宏碁新款Predator X39游戏显示器来了:曲面超宽OLED屏、240Hz高刷

  海尔推出极境 F6 Pro 系列 55-85 英寸电视:4K 144Hz,2099 元起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手机号码:138-0000-0000
电子邮箱:jsdldt.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模拟器试玩入口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