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第一只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手表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天津手表厂诞生。多年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海鸥手表,努力推动品牌、技术、市场转型升级,在改革创新中展翅高飞,让老字号绽放“国货之光”。来听记者董朗的报道:
在海鸥手表厂装配车间,100多名工人正在全力组装机芯。眼下,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王泽佳是机芯装配厂技术员,负责对装配好的机芯进行抽样检测:
(录音:这一只表得有几十道序,就对每道序进行一个抽验,比如说它的可靠性、日历的快拨,还有拨针的手感,对它的走时进行校表检测。)
今年30岁的王泽佳在2016年来到公司,那时,海鸥表业正处于发展低谷,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品牌创新能力弱。对于王泽佳来说,当时的感觉就是订单不多、收入低:
(录音:刚毕业前几年就是两三千,后边慢慢的才能稍微涨一点,到4000块钱左右。)
2019年,海鸥表业迎来发展重要节点。当年11月,公司与复星集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平台和民营资本双重赋能下,一系列现代化公司管理机制开始融入海鸥表业。
首先是战略目标转型。机芯与成品表是海鸥表业的两大产业板块,混改后,公司提出无论是技术端还是生产端,无论产品设计还是销售,所有创新方向都要瞄准消费者需求。总工程师周文霞说:
(录音: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反向的开发,先研究机芯,成品表给机芯“穿衣服”,然后推向市场。我们现在的产品实行正向的开发形式,通过市场调研、策划产品,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机芯设计。比如说我们推出的月相系列女表,根据它的需求,我们设计了新的月相结构,今年会在瑞士做专利布局,把我们的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为此,海鸥表业做出一项重大调整,整合传统技术研发、机芯设计、工业外观设计和市场研究等部门,成立科创中心作为创新“大脑”,形成合力对接市场和技术、生产。同时,公司投入资金,购买来自瑞士等国家的先进加工、试验设备,增强创新研发能力。
当下国际手表圈里,最流行的就是超薄产品,可国内目前只能生产到4毫米。早在10年前,海鸥表业就已经对2.5毫米薄型自动表进行立项,但始终进展缓慢,直到混改后,在组织架构、人才团队、先进设备的加持下,精密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研发脚步终于快了起来。周文霞说,目前已完成第三版机芯试制,各项数据表现良好:
(录音:一方面我们采购的数控刀具模,提高了零件加工的光洁度,减小了摩擦,解决了自动上弦效率低、轴承薄、可靠性低方方面面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项目中间也停过两年,这混改以后又再拾起来,近半年在研发上取得了突破,目前验证的效果还是很好的,预计明年应该能够上市。)
现在,海鸥表业每个月几乎都有新的技术项目立项,仅在今年,科创中心就新申请了20项专利。公司还瞄准年轻群体市场,研发高端复杂机芯及潮流腕表。
这样的创新不仅消费者能看到,在企业内部也传导到生产端。入职第七年,机芯装配厂技术员王泽佳明显感到,混改后的忙碌不仅带来收入的提高,更是技术水平的增长:
(录音:收入相比混改之前能提高个20~25%左右。隔三差五就会有新品图纸进来,我们会进行一个试装。所以每一个新的机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学习的机会。)
去年,海鸥表业实现营业收入5.27亿元,今年预计全年营业收入接近7亿元,盈利能力不断优化提升。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创越表示,还要不断在技术产品创新、市场渠道开拓上努力突围,让海鸥手表借改革创新的动力展翅高飞:
(录音:焕新中华老字号背后很重要的方式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焕新的结果是市场份额的提升,尤其是在2023年,全国范围海鸥线年底的数量翻一倍。我们希望海鸥在70周年庆的时候,也就是2025年的时候,能够让我们自己的海鸥品牌在整个国内行业包括跟国际同行的竞争当中,不管是从盈利能力,还是在品牌的美誉度,都能够处于一个有利的竞争位置上,实现海鸥品牌或者海鸥企业的老字号的焕新。)(记者董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pg电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