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介展览监测时间为2024年1月,对象为在此期间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全国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
展览分为“寻迹江南”“风雅江南”“江南风骨”三个单元,在历史变迁中描摹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理想家园与精神世界,表达江南历史底蕴对当今生活的影响力,让观众通过展览感受历久弥新的风雅生活及人文精神。
本次展览汇聚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嘉兴博物馆、平湖市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139件(组),种类涵盖书画、瓷器、铜器、玉石器、金银器、织绣、文具、古籍等。
“诗画江南”展览呈现了江南厚重的历史底蕴、优美的山水风光、蓬勃的发展动力、进取的人文精神,使“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得到了深入的诠释和形象化的传播。
pg电子平台
展览作为河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展示河北优秀文化推出的跨年大展,展出“大系”收录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100余幅,启用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8/7、1/2号和二楼9/10号共6个展厅,展出面积约3600平方米,是河北博物院近年来规模最大、展出展品最多的展览。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主要讲述项目概况。采用文献资料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习十八年来对“大系”项目的亲切关怀,中宣部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内外260余家文博单位与广大专家鼎力相助的历程。
第二部分“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集中展示历代名作。分为“汉唐气象”“宋韵无尽”“元气淋漓”“明丽煊耀”“清流回荡”五个单元,清晰呈现了自先秦汉唐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绘画风貌。
第三部分“冀域珍藏 举世共赏”,重点阐释河北特色。展出“大系”收录与河北相关的150余件作品打样稿,特别遴选河北文博机构库藏文物10余件。分为三个单元:“‘大系’中的河北籍画家”展出“大系”中收录的隋代展子虔,宋代许道宁、朱锐,元代李士行、刘贯道等15位河北籍画家作品,呈现燕赵丹青的传世神韵;“真定梁氏与‘蕉林书屋’”重点展示了梁清标的书画鉴藏成就,同时也反映出清代以来河北地区好古富藏的文化特性;“‘画中河北’与‘河北藏画’”展示当今河北地区传承历史文脉、推动转化创新的当代文化传统。
第四部分“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设置“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汇聚流散海外的古代绘画精品40件,将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带领观众以视、听、触多感官实时交互的全新体验“走”进古画之中。
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美育功能,河北博物院在展览期间特别策划了多项教育活动,陆续推出系列线下活动“寻美诗意”“寻美丹青”等,以“寄情山水”“描摹人物”“花鸟意趣”不同主题,带领观众感受千古丹青的风采神韵、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外,还推出策展人线上导览梁清标“蕉林”旧藏,一览河北特展的独特魅力。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展由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法国埃尔奥拉发展署提供支持。展品总数230余件,以精彩纷呈的沉浸式观展体验,为观众展现埃尔奥拉壮丽的沙漠河谷绿洲景观和繁荣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分处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长时间以来,西亚和东亚的文明成就一直在世界上居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历史上正是在东亚和西亚人民的共同推动和参与下,才造就了连接亚非欧三洲众多地区和国家的丝绸之路,并由此促进了广域内文化的交流。
“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 (AlUla, Wonder of Arabia) 展讲述了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城市埃尔奥拉七千年来人类繁衍生息的故事。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从史前时期到青铜时代”“阿拉伯半岛北部诸王国”“文字和语言”“现代埃尔奥拉”,阐释人类如何改造这里严苛的生存环境,又如何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此创造出“奇观”。
利用文物展示历史和优秀的古代文化,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交流,是故宫博物院长期的目标。故宫博物院举办此展览,让中国人民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参观者能更多地了解沙特阿拉伯,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从而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览由秘鲁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文物局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办,展出来自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印加博物馆等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展品,包括骨器、陶瓷、金属、石器、木器、纺织品、绘画和木乃伊等,旨在全面展示印加帝国的发展脉络、社会生活、艺术成就和文化遗产,回望印加所在的安第斯地区延绵千年的文明兴衰。
印加文明,位列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公元15-16世纪期间达到繁盛,留下了大量闻名世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其中,宏伟的马丘比丘遗址,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神秘的莫瑞梯田,隐藏着印加农业技术的奥秘;发达的印加路网,是南美洲前哥伦布时代覆盖最广、最先进的运输系统;“无字天书”吉氆记事,至今仍未破解……然而,文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印加文明发展繁盛之前,安第斯山脉就已孕育了卡拉尔、库比斯尼克、查文、纳斯卡、莫切、迪亚瓦纳科、瓦里和西坎等文化,在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天文历法等方面,为印加文明的辉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为了清晰呈现印加帝国繁盛的背景和面貌,此展览以时间演进为序,共分为序厅、第一单元“安第斯的古老文明”、第二单元“印加帝国的辉煌史诗”和尾厅等四个部分,阐释印加人的日常生活、艺术成就、精神信仰和文化遗产,回溯安第斯山脉从距今约5000年到3500年的卡拉尔文化,到1572年印加帝国被殖民者征服期间的文化更替。
基于安第斯漫长连续的时间线,展览甄选该地区各个文明的代表性文物,让观众能够清晰感知各个文明的特色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印加文明和古蜀文明之间,虽相聚万里,但两地先民却有着太阳崇拜这一共同的精神信仰。3000年前的古蜀金沙遗址曾出土了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精美文物。在印加帝国,国王被视为太阳神的后代,他们用黄金装饰宫殿、制作工艺品。因此,安第斯地区的太阳崇拜、黄金崇拜等精神信仰,也是此次展览中着力呈现的主题,旨在让观众感受古蜀与印加之间“和而不同”的精彩碰撞。
作为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文博机构之一,辽宁省博物馆在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之际,推出“丹青万象——齐白石和他的师友弟子们”展览,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更好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展览共展出齐白石及其师友弟子们的作品459件,以此挖掘阐释以齐白石为代表的画坛巨匠身上所蕴含的民为邦本、修齐治平、明德弘道、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展览在着重展现齐白石生平经历与艺术成就的同时,以齐白石与老师、朋友、弟子的日常交往及创作交流为线索,全景式地呈现以齐白石为中心的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
此次展览,辽博创新展陈方式,努力打造“实景+数字”融合展览,除实景展厅外,还设计了“一花一世界”数字展厅,希望以虚实交辉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观展体验。开展首日,琳琅满目的主题文创产品,新奇有趣的拍照打卡点位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2011年开始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遗址。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堪称一部反映汉代鼎盛时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书。
本次展览分为“豫章海昏”和“王侯威仪”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海昏侯国以及初代海昏侯刘贺那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的传奇人生经历,第二部分则依托刘贺墓的出土文物,着重描绘汉代王侯贵族生活,以物言事,表现刘贺本人的生活状态、风雅意趣与精神追求。
楚人东渐江淮的历史进程,是中华大地上一次伟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江淮的古老文明、太湖的吴越风情与楚地的江汉韵律交相辉映,汇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与特质融为一体。在这东渐的过程中,楚文化犹如一支壮丽的支流,最终汇入于汉文化的宏阔大洋之中。
展览撷集了来自于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博物院、淮安市博物馆、湖南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的300余件(套)文物。讲述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之间的故事,凸显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展览以“楚文化与长江文明”为纲,以“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为线,展现楚文化与长江文明的紧密联系,并探讨、阐释这一文化交汇如何归流于宏大深厚的汉文明的伟大历程。诠释了楚文化所反映的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包容性和延续性,深刻发掘楚文化与江苏地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充分体现了楚文化古今观照与现代精神力量。展览分为“发源、东渐、滔天、合流、润泽”五个部分,是中华大地上一次伟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更是区域性文化差异与特质融合的生动展示。
楚风东渐,江淮波澜。走进“归 流”,一览楚文化如何融入长江文明,并在江淮地区绽放出新的光彩。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源远流长的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从“礼”出发,在故宫博物院藏近三千件乐器类文物中,精选了44件(套)重要的宫廷乐器类文物汇聚琴岛,以“功成作乐”“八音之乐”“四方之乐”“出行之乐”四部分内容,为观众呈现一场别样的“宫廷音乐盛会”。
场地有限,知识无限。为更好向观众呈现此次宫廷乐器展,展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内容策划上,项目组探访了20余位音乐学家、演奏家,录制科普视频,在展期内定期推送;
数字展示上,结合科研课题研究,实现了故宫音乐类文物“知识图谱”的首次亮相;
视觉表达上,邀请了著名书法家董正贺书写与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馆名风格一致的展览标题,为观众构建了对仗呼应、整齐美观的创意化表达;
文化体验上,充分利用《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彩色乐器图,并将其每部分单独标明展示,方便观众理解乐器相关知识,最大化呈现文物信息与魅力。
本次“钟鼓喤喤——故宫博物院藏宫廷乐器展”中所呈现的文物,绝大多数属于明清宫廷旧藏,为国家礼制用品的范畴,是礼乐文明的重要遗存。透过这批精美文物,观众可更为深入地系统了解传承了数千年的礼乐文明,感悟新时代背景下礼乐文明精神内涵的传承。
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博物馆承办,长沙博物馆协办的“大观——18-20世纪中国外销精品特展”展出170套18至20世纪外销精品,逾300件展品,其中包括70件/套馆藏外销精品文物及100件/套借展外销银器。
展览通过展示外销精品文物的诞生背景、工艺纹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高超的匠心工艺,让观众从文物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感受“中国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与艺术之美,体悟中国人的唯美精神与人文气韵,坚定文化自信。
外销品,让中国人看到世界的轮廓。“一口通商”时代,广州十三行帆樯云集,商旅往来,外销业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的渠道之一,让当时少数的中国人,对西方有模糊的认识和想象 。 外销品,让欧美人眼中的中国更加具象。新航路的开辟,大量中国外销品远销欧美,华美精致的图案纹饰、巧夺天工的中式技艺,让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更加美好和真实。
外销精品中,那些富丽堂皇的漆器、绚丽多彩的瓷器、丰富生动的画作、巧夺天工的雕刻、祥瑞瑰丽的画珐琅、引领潮流风尚的扇子、溢彩流光的银器。在数个世纪间,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外销精品的诞生和创造,代表着中国人千百年累积的经验与当时认识世界的视野;同时,这些外销精 品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元素”的东方之美与东方智慧的高度。
1月26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联合推出2024年全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暨“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第二期)”,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在开幕式上讲线年全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序幕。
2023年5月,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组织评选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它们是全省数以百万计文物里“精品中的极品,极品中的绝品”,凝聚了浙江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2023年9月,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集结省内20家文博单位共51件“镇馆之宝”,举办了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第一期),该展览历时三个多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本次特展将再上精品,展出省内21家文博单位的23件“镇馆之宝”,继续讲好浙江故事,带广大观众领略浙江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厚重。
此次展出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的清乾隆-关槐款西湖行宫图绢本卷, 绍兴博物馆 的明代青花连枝花蕾纹鸡心碗,余姚博物馆的南宋透雕双童子和田玉佩、西晋越窑青釉黄鼬把瓷鸡头壶,临海市博物馆的汲古阁明抄六十卷本 《说郛》 ,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博物馆的清代畲族龙首木祖杖等。这些极具浙江历史文化辨识度的“镇馆”珍宝将以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带观众们了解和认识浙江的“前世今生”。